竹林深处有"新声":大竹聊天室背后的县域社交实验
在川东连绵的竹海之中,一座县级市正悄然掀起线上社交的新浪潮。"大竹聊天室"这款本土社交App的日均活跃用户已突破3万,其中76%为本地居民。这个数字对于常住人口不足百万的县城而言,堪称现象级存在。
与一线城市的社交产品不同,大竹聊天室的界面设计处处透着"土味美学"——主页滚动着竹编工艺的直播教学,话题区置顶着"今天菜市场的笋子新鲜吗"的民生讨论。产品经理李志强坦言:"我们把县城早市的吆喝声都做成了消息提示音。"这种刻意为之的本土化策略,恰恰击中了县域用户的情感需求。
当地网信办的监测数据显示,平台上线18个月来,已自发形成27个社区互助群组。最具特色的是"方言语音角",每天有上千条用大竹话录制的语音消息在此流转,甚至吸引了语言学家前来采集方言语料。在返乡青年张敏看来:"这里就像数字时代的村口老茶馆,连键盘敲出来的都是蘸着辣椒面的家乡话。"
专家指出,类似产品正在重构县域社会的连接方式。大竹县委宣传部近期公布的调研报告显示,该平台使社区事务的居民知晓率提升42%,这种"数字邻里"模式或许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社交解决方案。